
凝练“和”之文化 打造和美通盛
——滕州市“赢在新课堂•走向卓越”小学校长论坛
北辛街道中心小学通盛路校区 白连俊
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专家、各位同仁:
大家好!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《凝练“和”之文化,打造和美通盛》。
学校文化是一种人文气息,也是一种精神体现,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。她可以对师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,形成一种态度,进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育人力量。
我校是滕州市委、市政府为化解大班额而兴建的一所新建学校。学校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,现有75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3874名,教职工206人(其中在编教师122人,聘任代课教师84人)。学校占地5.1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3.8万平方米。
学校建校时间虽短,但各项工作发展迅速,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。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“百家创新校园”、枣庄市少先队规范化学校、平安和谐校园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、“雷锋学校”、滕州市教学工作一等奖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多次为省内外参观团、培训会、研讨会等活动提供现场,均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。
一、学校发展优势
(一)学校校舍、场馆、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。建有录播室、多功能报告厅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创客教室、室内体育馆、图书馆、雷锋展室、餐厅等功能室及场馆,并实现了网络全覆盖,学校还建有网站、网络办公平台,各班均安装了智能黑板或教学一体机,配套设施齐全、先进,信息化程度较高,在硬件建设上属于滕州一流小学。
(二)学校依托于原北辛街道中心小学创建,继承了中心小学多年的办学经验与丰厚底蕴。
(三)学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,赢得了社会与广大家长的喜爱与认可。
(四)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特色做法,一是教学常规扎实有效,尤其是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颇具特色,经验材料被推选至枣庄教科院;二是成功创建为枣庄市雷锋学校;三是学生“三线入校”“三线四队站台式放学”,课间操“各行其道”及“入餐三线”等模式,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、规矩意识,让学生的管理简单、规范。
二、存在的突出问题
建校两年多来,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。
(一)目前,学校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、成熟的办学思想体系。缺少主导精神和文化引领,长远规划模糊,发展动力不足。
(二)教师缺编严重。聘任代课教师占一线教师的比重较大,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,流动量大,且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,差距较大。
(三)生源复杂。由于学校是新建校,在校学生来源复杂,一是前进小学分流一部分,二是合并了原腾龙路小学、北辛路小学,三是周边小区上房转入学生较多(仅2020年暑假就转入近四百名学生)。生源的复杂性,给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均带来一定的挑战。
(四)家校共育合力不足,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,教育方式不当,家教水平有待提高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及策略
(一)建设“和美”校园环境
学生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。我校校园规划科学,建筑紧凑集中,教学区、运动区、绿化区布局合理。在已有较好条件的基础上,围绕“和”文化主题,学校计划将每栋建筑及学校道路的命名都融入“和”思想,开辟校园文化板块,展示、弘扬“和”文化,让每面墙壁都讲述“和”文化,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,彰显“和”文化的教育理念与特色,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,成为学生读书成长的快乐家园。
(二)构建“和悦”自主课堂
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·罗达斯曾说“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”。学生只有在安全、愉悦的环境中才会自主获取知识。因此,关注学生课堂的体验和感受十分重要。“和悦”课堂就是要重视课堂上良好的情感态度体验,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、成长。
构建自主、有趣、开放的“和悦”课堂,就是引领老师们加强“教学评一致性”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,在我校原有的自主学习“五环节”(课前导学,明晰问题——创设情景,目标导航——自主探究,合作交流 ——质疑解惑,展示汇报——当堂检测,拓展延伸)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,实施精准教学,并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,尊重学生的感受,尊重学生的天性,积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,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,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新知、收获喜悦和享受人际交往的主阵地,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。
(三)开设“和乐”特色课程
基于学校“和”文化理念及办学目标,把国家、地方、学校三级课程进行梳理和整合,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“和谐共进、各得其乐”的“和乐”课程体系。
“和乐”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。第一部分是国家课程: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,开足开全课程。第二部分是社团活动:我校将瞄准办学目标,充分利用各类场馆及功能室,在已经开设扎染、书法、创客、腰鼓、篮球、足球、阅读、经典诵读等十几个特色社团的基础上,构建特色课程框架,优化或组建体育类、艺术类、文学类、数学类、科技类、英语类、德育实践类、非遗类、国际理解教育类等社团活动,打造精品社团。把社团建设作为国家课程有益的拓展与补充,形成更加完善的学校课程图谱。第三部分是主题活动课程:开展“每天一练”“每周一歌”“每月一星”等活动,提高学生综合素养;组建读书会,开辟读书角,开展“每月一本书”读书竞赛,进行好书推介,分享读书感受,倡导学生好读书,读好书;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,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平台,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和鉴赏能力。
(四)培育“和雅”少年学子
和雅是指“和而不同,温文尔雅”。和为贵,雅为范。以“和”正心,以“雅”正行,是育人之道,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策。学生“和雅”的举止能够始于自发、成于自觉,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。
培育“和雅”少年学子将从三个方面着手:
一是礼仪教育。从入校第一天抓起,从每一个细节抓起,主要内容为学校礼仪、社交礼仪和家庭礼仪。根据不同年级,设定不同礼仪目标要求,引导学生懂礼节、知礼仪,守礼节、行礼仪。
二是文化熏陶。除了发挥好“和悦”课堂、“和乐”课程等主渠道、主阵地的作用外,积极开展经典诵读、师生共读、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,使学生以读养德,从而达到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境界。
三是评价激励。制订“和雅”少年评选标准,定期开展“我是和雅好少年”“十佳和雅形象大使”等系列评选活动,致力培养“姿态优雅、语言文雅、举止高雅、气质儒雅”的“和雅”学子。
(五)塑造“和协”教师队伍
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。我校的教师团队建设以“和睦相处、同心协力”为核心,引导教师自主管理、自觉行动、共同成长。让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自信,在挑战中突破自我,在团队中感受幸福。
具有说来,就是开展“和协”教师“三项工程”:
——教师形象工程,即美丽、健康、快乐、尊贵地生活工作。
——教师成长工程,即终身学习,实施教师专业发展“三三制”,一是“三格”培养层次,新教师“入格”培养、青年教师“升格”培养、骨干教师“风格”培养。二是“三级平台”搭建,“初级”(教学基本功)、“中级”(教学策略)、“高级”(教学思想)。三是“三维空间”创设,即学习空间、实践空间、展示空间,促进教师立体化发展。
——教师凝聚工程,即教师之间凝心聚力,团队和谐共进。
(六)营造“和洽”家校关系
“和洽”即和谐融洽。建构“和洽”的家校文化、家校关系,形成立体教育网络。
一是推进“家委会”建设。定期召开家长会、家委会会议,通报学校重大工作事项,听取家长意见、建议,接受家长的监督,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。
二是发挥家长学校作用,提高家庭教育水平。组织观看家庭教育视频,举办家庭教育讲座,普及家庭教育知识,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,使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、心理发展需求,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,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三是畅通家校联系。开通“校长热线”“校长信箱”,建立“家校联系卡”和“校长接待日”等制度。
本人来到通盛才仅仅三个月的时间,对学校的了解还很不全面。面对学校的未来与发展,困惑着,迷茫着,也在努力地思考着、规划着。对通盛来说,我是年轻的老校长。但毕竟通盛是年轻的,目前为止她才两岁半,就像初升的朝阳,满是蓬勃与力量。
漫步通盛校园,始终感觉:有一种声音在回响,她的名字叫立德树人;有一种文化在成长,她的名字叫和合致远;有一种蓝图在绘就,她的名字叫和美通盛;有一种使命在召唤——伴她成长!未来的岁月里,我将和全体通盛人合舟共济,择向而行,共同经历追求、探索、验证、发展的漫长过程,这个过程将是艰难的,也定会是无比幸福的。
敬请各位领导、专家批评指正!谢谢!
二〇二一年二月
凝练“和”之文化 打造和美通盛
北辛街道中心小学通盛路校区 白连俊
二〇二一年二月二日